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发布《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22:15:00  浏览:928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电力部


关于发布《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6年4月26日,电力部

各直属单位、归口管理单位:
为适应我国电力环境保护的需要,部委托电力环境监测总站对《火电厂环境监测条例》(原水电部〔87〕水电计字第299号文颁布)进行修改。
1994年5月全国电力环保工作会议和1995年电力部火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分别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修改,形成了《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报批稿,经审定通过,现批准发布。
这次修订工作,根据当前国家电力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广泛吸收近年来我国火电厂环境监测的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反映了监测实践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定自1996年9月1日起实施,原《火电厂监测条例》即行废止。
本规定由电力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将环境监测工作纳入生产管理轨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电力工业部的有关规定,结合火电厂生产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火电厂环境监测是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行业了解并掌握排污状况和排污趋势的手段。监测数据是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进行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依据。
第三条 电力环境监测各级站是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的成员,履行各级环境监测网成员的义务,享有同级网成员的权利。
第四条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排污监测、污染处理设施运转效果监测、“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等,各级环境监测站在完成本厂及本系统的环境监测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担地方环境监测网或其它部门委托的监测工作。各级监测站应开展环境科研和污染治理工作。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各火力发电厂和各级火电环境监测站。

第二章 监测机构、人员及设备
第六条 电力环境监测网分三级设置,各级站行使本主管部门赋予的一定行政职能。电力环境监测网相应接受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的技术管理和监督。
电力环境监测总站是电力环境监测网的业务负责单位,受电力工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和挂靠单位的双重领导。
电管局、电力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应独立设在各省、市(区)电力试验研究所内,受主管局和挂靠单位双重领导,技术受总站指导。
全国各火电厂设环境监测站,技术上受中心站指导。
第七条 各级环境监测站配备站长,由环保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 各级电力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定额应按实际工作量确定,环境监测站人员应以配备环保、分析化学、热能动力等专业为主的技术人员。
第九条 中心站和监测站的用房面积及试验室基本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参照本规定附表1、附表2确定。
新建火电厂的环境监测站用房面积及监测仪器设备由设计单位按本规定设计并列入投资概算,各级监测站的仪器设备更新费用在生产折旧费中列支。
监测站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应先进、可靠,测试数据准确,可比性强,并应每年进行计量校验。

第三章 各级监测站及人员职责范围
第十条 总站职责
电力环境监测总是电力环境监测网的业务负责单位,负责电力环境监测网的技术管理、技术仲裁、质量保证、信息资料汇总和负责编制全国火电厂污染源状况报告、环境统计年鉴。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起草电力环境监测网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负责起草电力环境监测网的各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规定。负责电力环境监测包括污染源监测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及技术规范的制定。
(三)组织对网络成员单位的业务技术考核。
(四)组织网络的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监测人员岗位资质确定和技术协作等工作。
(五)汇集基层站的年环境统计报表,环境监测季报表、环境指标考核报表,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提出工作报告,报告全国火电厂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和变化趋势,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
(六)参与全国火电厂重大污染事件的调查研究和技术仲裁,参与大型火电厂环保设施(包括“三同时”)竣工验收的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七)总站在取得计量部门考核认可授权条件下,作为电力环境监测专用装置和设备的计量认证负责部门。
第十一条 中心站职责
各电管局、电力局环境监测中心站是本系统电力环境监测网的技术负责单位,负责本局环境监测网的技术管理、质量保证、信息资料汇总,并编制本网火电厂污染源报告、环境状况报告书及年鉴。参加本系统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监督和仲裁。
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系统环境监测网的工作规定和年度计划;
(二)负责监督本系统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承担新建、扩建火电厂环保设施(包括“三同时”)竣工验收的监测和重点污染源排放的监测。参与火电厂环境评价及新扩改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三)汇集、分析本网火电厂的污染监测资料,按时编报环境统计年报表、监测月报和季报表,以及环境指标考核报表,并建立数据库。
(四)组织对网络成员单位的业务技术考核、评比。
(五)组织网络的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和技术协作等工作。
(六)参加火电厂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分析。
(七)开展火电厂污染治理的试验研究,参与火电厂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审查,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调试和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监测站职责
(一)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规范,建立健全本站各项规章制度。
(二)完成本规定的监测任务,监督本厂各排放口污染物排放状况,负责监督环保设施运转状况,执行《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保证监测质量。测定污染物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上报。
(三)整理、分析各项监测资料,负责填报环境统计报表、监测月报、环境指标考核资料及其它环境报告,建立环保档案。
(四)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五)参加本厂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工作。
(六)参加本厂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七)参与本厂的环境科研工作。
第十三条 监测人员职责
(一)监测人员应持证上岗,对所提供的各种环境监测数据负责。
(二)监测人员对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任何监测资料、监测报告在向外提供或公开发表前,须征得局一级及以上保密委员会同意并履行审批手续。
(三)监测人员对导致环境污染或破坏环境质量的行为,有权进行现场监测和监督,并有权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直接反映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四)监测人员应熟悉火电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接受上级考核。

第四章 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方法
第十四条 火电厂监测项目列于表1
(表1附后)
第十五条 各环境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和各项目监测周期,按《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第十六条 新、扩、改建火电厂设计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采样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五章 监测制度及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制度。
(二)试验室实验操作规程。
(三)精密仪器使用维护保养及检验制度。
(四)资料、技术档案管理及保密制度。
(五)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六)试验室安全规程。
(七)监测报表填报制度。
第十八条 监测站应逐步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档案及系统图表。
(一)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文水质资料。
(二)当地气象资料。
(三)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及技术改进资料。
(四)污染调查等技术档案、环境监测及评价资料、污染指标考核资料。
(五)监测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校验证书。
(六)本厂污染事故的纪实材料。
(七)“三废”排放系统图。
(八)“三废”排放采样监测点及噪声监测点布置图。
(九)本厂污染物排放情况动态图表。
第十九条 监测站应按规定的报表格表式定期向环境监测中心站填报月报表。
中心站应定期向主管局环保部门和总站编报季报和年报。
总站应每年编报全国火电厂污染源排放状况报告。每五年应编撰全国火电厂环境状况报告书及环境统计年鉴,报电力工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六章 工作经费
第二十条 总站工作经费和中心站工作经费由主管部门提供。
厂监测站例行监测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每年按计划提供。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级监测站工作人员,以及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从事污染源调查、采样、分析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劳动保护和环保津贴,电力环境监测网的环保津贴金额可参照当地环保部门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电力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
表1:火电厂环境监测项目表
----------------------------------------------------------------------------------------------------
| 灰 水 |PH、SS、COD、氟化物、硫化物、砷、排水量、铅*、镉*、铬(Ⅵ)*、 |
| |硬度 |
|--------------|--------------------------------------------------------------------------------|
| 工业废水 |PH、SS、COD、氟化物*、砷*、油、挥发酚*、铅*、镉*、铬(Ⅵ)*、 |
| |水温、排水量 |
|--------------|--------------------------------------------------------------------------------|
| 生活污水 |COD、SS、Bo D5 、排水量 |
|--------------|--------------------------------------------------------------------------------|
| 脱硫废水 |PH、SS、COD、氟化物、砷、硫化物、氨氮、铅*、镉*、铬(Ⅵ)*、汞*、 |
| |氯离子、排水量 |
|--------------|--------------------------------------------------------------------------------|
| 烟道气 |SO2 、NOx 、烟尘、含氧量、除尘效率、烟气量(标准干烟气量)、CO、 |
| |脱硫效率、湿度 |
|--------------|--------------------------------------------------------------------------------|
| 电磁污染 |厂区及主要设备、主要干线 |
|--------------|--------------------------------------------------------------------------------|
| 灰 渣 |SO3 、烧失量 |
| | 2+ 2-- 6+ |
| (干出灰) |浸出物(项目:PH、Ca 、总硬度、酸碱度、SO4 、氟化物、Cr 、Cd、|
| | Pb、Hg、As、Zn、Ni、Cu) |
|--------------|--------------------------------------------------------------------------------|
| 噪 声 |生产区环境噪声,厂界噪声 |
----------------------------------------------------------------------------------------------------
注:*可选择的项目,根据各电厂实际情况确定。
附表2: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站用房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
| 监测站级别 | 火电厂 | 电管局、电力局 |
|名称 | 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中心站 |
|--------------------------------|------------------|------------------|
| 监测站用房面积标准 | 100--300 | 300--500 |
----------------------------------------------------------------------------
附表1:监测仪器基本配置表
----------------------------------------------------------------------------------------
| 监测站级别 | 火电厂 | 电管局、电力局 |
|仪器设备名称 | 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中心站 |
|------------------------------------------------|--------------|------------------|
|1、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电子天平) | 2 | 2 |
|------------------------------------------------|--------------|------------------|
|2、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 -- | 1 |
|------------------------------------------------|--------------|------------------|
|3、分光光度计 | 1 | 1 |
|------------------------------------------------|--------------|------------------|
|4、紫外分光光度计 | 1 | 1 |
|------------------------------------------------|--------------|------------------|
|5、PH计 | 1--2 | 2--3 |
|------------------------------------------------|--------------|------------------|
|6、电导仪 | 1 | 1 |
|------------------------------------------------|--------------|------------------|
|7、离子活度计 | 1 | 1 |
|------------------------------------------------|--------------|------------------|
|8、气相色谱仪 | -- | 1 |
|------------------------------------------------|--------------|------------------|
|9、离子色谱仪 | -- | 1 |
|------------------------------------------------|--------------|------------------|
|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 -- | 1 |
|------------------------------------------------|--------------|------------------|
|11、COD测定仪 | 1 | 1 |
|------------------------------------------------|--------------|------------------|
|12、生化培养箱 | 1 | 1 |
|------------------------------------------------|--------------|------------------|
|13、BOD5 测定仪 | 1 | 1 |
|------------------------------------------------|--------------|------------------|
|14、油份测定仪 | 1 | 1--2 |
----------------------------------------------------------------------------------------
----------------------------------------------------------------------------------------
|15、粒度分析仪 | -- | 1 |
|------------------------------------------------|--------------|------------------|
|16、电接风向风速仪 | -- | 2 |
|------------------------------------------------|--------------|------------------|
|17、双向测风经纬仪 | -- | 2 |
|------------------------------------------------|--------------|------------------|
|18、烟尘测试仪 | 1--2 | 1--4 |
|------------------------------------------------|--------------|------------------|
|19、烟道气测试系统(SO2 、NOx 、烟尘等) | 注1 | 注2 |
|------------------------------------------------|--------------|------------------|
|20、遥测低空探空接收机 | -- | 1--2 |
|------------------------------------------------|--------------|------------------|
|21、大气采样器 | -- | 6--8 |
|------------------------------------------------|--------------|------------------|
|22、总悬浮微粒采样器 | -- | 6--8 |
|------------------------------------------------|--------------|------------------|
|23、精密声级计 | 1--2 | 1--2 |
|------------------------------------------------|--------------|------------------|
|24、电冰箱 | 1--2 | 2--3 |
|------------------------------------------------|--------------|------------------|
|25、环境监测车 | 1 | 1 |
|------------------------------------------------|--------------|------------------|
|26、计算机 | 1 | 1--2 |
|------------------------------------------------|--------------|------------------|
|27、电磁射线测定仪 | 1 | 1 |
|------------------------------------------------|--------------|------------------|
|28、流量测定仪 | 1 | 1 |
|------------------------------------------------|--------------|------------------|
|29、其它(可根据需要增减有关仪器) | | |
----------------------------------------------------------------------------------------
注:本表所列仪器,设备主要指2000元/台及以上固定资产,其它如烘箱、高温炉
等作为试验室必备设备没有列出。
注1:根据审批要求确定。
注2:所要求仪器为便携式。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律本源论
----浅析劳动法律基本原则

杨青贵


关于法律本源问题,我在《法律本源论》中已作出了初步的大体预测和论述。我依然坚持认为法律的本源问题在于“利益”。法律的职能,亦既特定的立法本体,以一定价值`观念为基础取向,在保护相对稳定与和谐的利益体系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给主体划定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追求利益的领域。法律旨在建立`维护与不断完善相对和谐`稳定”法律利益关系体系”。
当今法学界,将法划定为三大类,即公法`私法`社会法。民法作为以调整“利益”为基础的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属于社会法调整的范畴。作为法本源的利益也贯穿其间,劳动法的主体基于利益关系而联系;其调整对象正是主体双方之间某些程度或方面之利益与不利益关系状态;调整方法也是维护立法本源价值,“法律利益关系体系”。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问题,法学理论界存在宪法移植说、高度抽象说、主辅关系说等莫衷一是的学说观点。在此,我想以“利益”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希望具有建设性的原则。
一.“利益”兼顾原则。劳动法宗旨在于维护劳动者利益,这不仅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之社会主义国体的体现和要求,更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顺应法治潮流的要求。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存在一个思想的“利益”法律体系,和谐、稳定是其特征,劳动者作为该体系之一方成员,其活动和行动基础是“利益”,劳动法正好司基于理想膜态中对劳动者利益保护问题而设定为法律宗旨,并实践。就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标准制约同按劳分配(生产要素)相结合来讲,不仅是机遇国体和劳动付出的不可回复性和返还性原因,更是基本发源的要求,维护法律关系当事人“利益”的安全性!
此外,劳动法在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用工方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方,理应受法律的保护,其利益获得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法律允许用工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一定的积极作为或不作为行为,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如经营活动中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搞好经营,尽可能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行为,正是兼顾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利益的体现。法律允许其自由行使权利(限度内),以利益为这一切作为或不作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二.向“劳动者利益”倾斜保护原则。在劳动法律关系中,虽然当事人双方利益仅为相对稳定和谐状态,如果放任双方自由“逐利”,而处于相对弱势的劳动者来讲,其利益之获得难以得到安全保护,所以,为了维护已成“法律利益和谐体系”免受破坏,必须倾斜保护“劳动者利益”。劳动法中,正式予以体现了。例如:
1.建立工资制度,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津贴制度,在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问题,并对劳动者基本安全利益进行维护,以实现相对弱者的利益。
2.规定了劳动者其他方面的权利,还规定了用工方义务,以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实现。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劳动者安全制度,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职业培训制度以及对争议进行处理,劳动监督制度等,
总之,我国劳动者“利益”的保障不仅限于宪法保护,并以基本法,法律及法规规章中都能发现。这正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正确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更体现了国家法律对“相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实践保护,最终实现“法律利益和谐体系”的维护和科学完善。
三.实现主体利益而受义务归制原则。正如作为市民社会表现的民法之安全价值,其基本要求之一,为私域安全,即“一个人的自由应该以另一个人的自由为限”(《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方法》 博登海默 邓正来译)。坚决反对一方利益的实现及其最大化以另一方利益的牺牲为基础的“不当行为”。法律在创造和谐而稳定的相对“法律利益和谐体系”的时候,必然考虑到人的逐利本性和私性,在法的体系中为关系主体双方(或几方)设定追求各自“利益”行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但是,仅有权利则会产生破坏行为,甚至可能破坏“法律利益和谐体系”,对他人、社会、国家造成无比巨大的危害性和破坏力。所以,必须对“逐利”行为进行一定标准的归制,便有了义务之存在必要性,这正是基于维护和完善以一定价值取向为基础的“法律利益和谐体系”的要求和必然性而存在。
劳动法中,不仅考虑到双方利益的实现问题,赋予了主体相应的行为或不行为的法定权利,并在一定限度内给予自由,如:自由协商等问题,更为了他人、社会、国家利益和价值的实现而归制了许多必要义务。力求兼顾双方利益,维护以国家为代表的国家社会利益,不允许“过分”行为的存在与破坏。其实,作为以社会和谐为正常状态的表象的国家社会“法律利益和谐体系”也是劳动法规制的更本,主体的行为自由以法定为限,只能在划定之行为空间作为或不作为,这也是限制较严的!例如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制度正是在维护佣工方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劳动者利益方面进行的保护,属于法定和一定限度内的归制。
四.劳动法律关系领域和谐、稳定、安全原则。这属于劳动法原则的根本性要求。法律在法权模型中为人们创立了较使用的,可行性强的社会法律和谐状态模型。既有权利与义务的赋予与最制,又有纠纷解决及责任承担问题的规定。其以法定权利与义务为基础,以责任承担等为保障手段,利用公权利对法权模型状态进行维护,正式在这种背景和社会发展,人的主观认识提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对和谐,稳定的“法律利益和谐体系”正在不不断形成维护和发展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从“利益”本原角度可以对劳动发了做以上四个基本原则的归纳。这正是从发了本原的角度对劳动法问题的论述与解决,从而,简单地概括和分析了劳动法基本原则,这种从本源上论述法律问题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在性,存在问题也是不可忽律的,值得商榷!
西南政法大学经贸法学院04级7班
杨青贵
2005年9月28日


大同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大同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4月28日大同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3年7月20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 则
第三章 建 设
第四章 管 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市辖区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商业网点,是指以各种经济形式从事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固定性的零售场所、批发场所、服务场所、仓储场所。
第四条 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商业网点的主管部门;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市商业网点管理的具体工作。
市人民政府计划、城建、城市规划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协同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本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行业配套、促进生产、方便生活、美化市容、谁拆谁建、先建后拆、拆一建一的原则。

第二章 规 划
第六条 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应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七条 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编制。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规模、重点、布局、结构等。
第八条 商业网点建设计划,由市计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制定。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性质、建设时限、行业性质、投资规模、资金来源等。
第九条 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不得随意变更。如需部分变更,应按法定程序审批。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矿区、居民区、车站、旅游点和改造旧城区,应将商业网点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 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的主要街道两侧,新建、改建、扩建临街建筑物的,其底层应当主要安排用于商业网点;现有临街非商业用房可逐步改做商业网点。

第三章 建 设
第十二条 商业网点的建设,采取统建、配建、代建和自建等多种形式。
第十三条 商业网点的设计应经济适用、新颖美观,符合行业经营的要求,与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风貌相衔接。
第十四条 商业网点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投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
建设居民住宅,不论投资来源,均应拨出7%的面积作为商业网点用房,或按总投资的7%缴纳商业网点建设资金。
第十五条 按前条规定拨出的商业网点用房,工程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同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签订《商业网点建设项目合同书》,由建设单位代建。商业网点建成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同建设单位签订《商业网点资产移交合同书》,并会同市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验资验收
后接收资产。
按前条规定缴纳的商业网点建设资金,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到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按年度投资一次交清。建设单位不直接缴纳的,由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委托建设单位开户银行代扣。
第十六条 商业网点建设资金由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新建居民区、网点稀缺地区和改造旧城区的商业网点建设。
第十七条 凡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的非违章商业网点,拆迁人应当按照原性质、原规模予以补建或迁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由被拆除单位复建。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商业网点,须经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建设程序审批。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九条 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对商业网点进行调查,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三)征收、管理并统筹安排使用商业网点建设资金。
(四)负责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发展商业网点,并负责商业网点新建、改建、拆迁的预审工作。
(五)负责用商业网点建设资金建设的网点和居民住宅配建网点的分配和管理。
第二十条 商业网点用房,不得擅自改作它用。需要改变使用性质的,须经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商业网点用房和设施。
第二十一条 商业网点的产权应按下列规定管理:
(一)政府投资兴建的商业网点用房,属国有资产,委托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二)按本条例规定拨出的商业网点用房,属国有资产,委托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三)用商业网点建设资金建设的商业网点用房,属国有资产,委托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二条 租赁经营的商业网点,租赁双方应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收租应当修房,出租者无力或不予维修的,经双方协商,可由承租者进行维修,以所支费用顶抵房租。承租者出于经营需要,提高原建筑标准进行装修的费用,不能顶抵房租。租房应当交租,拖欠
房租超过合同规定的,出租者有权中止租赁合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不按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新建、改建、扩建商业网点的,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计划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该商业网点工程总造价5%至10%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新建、改建、扩建工矿区、居民区、车站、旅游点和改造旧城区,未将商业网点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的,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执行决定的处以应建商业网点工程总造价5%至10%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擅自拆除商业网点的,主要街道两侧新建、改建、扩建临街建筑物底层未按规定建设商业网点的,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重建、补建或按该商业网点造价缴纳商业网点建设资金,并处该商业网点工程总造价5%至10%
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不拨商业网点用房或不缴纳商业网点建设资金的,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补拨或补交。逾期不拨出商业网点用房的另处该商业网点工程总造价10%至20%的罚款;逾期不缴纳商业网点建设资金的加收应缴资金10%的滞纳金。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未经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商业网点的,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擅自改变商业网点用途或非法侵占、毁坏商业网点用房和设施的,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恢复原状、退出用房、赔偿损失,并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500至1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出示证件,秉公执法。有以权谋私、违法渎职、徇私舞弊行为的,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或市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和行政处分。侵占、截留、挪用商业网点建设资金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财经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对拒绝或阻碍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和辱骂、欧打行政执法人员构成妨碍公务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市人民政府须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
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财政贸易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大同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