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印发《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分险核算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9:16:15  浏览:87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印发《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分险核算办法》的通知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印发《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分险核算办法》的通知
1996年8月19日,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计划单列市分公司:
为加强经营管理,优化险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并为今后修订条款、调整费率提供数据资料,根据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总公司制定了《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分险核算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总公司计财部联系。

附: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分险核算办法
为加强经营管理,优化险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并为今后修订条款、调整费率提供数据资料,根据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核算范围。分险核算的范围,即具体险种划分,从上至下各级公司应尽可能细分,但上一级公司明确需要分别核算的险种,下一级公司必须纳入分险核算范围。总公司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公司分别核算的险种如下:
(一)企业财产险。
(二)家庭财产险。
(三)机动车及第三者责任险。
(四)货物运输险。
(五)船舶险。
(六)种植业险。
(七)养殖业险。
(八)建筑安装工程险。
(九)责任险。
(十)飞机险。
(十一)卫星险。
(十二)核风险。
(十三)石油开发险。
(十四)其他险。
根据出口信用险的业务性质与总公司的指导方针,出口信用险业务将由总公司按短期信用险和中长期信用险单独核算。
第二条 损益类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保费收入、追偿款收入、手续费收入、分保费收入、摊回分保赔款、摊回分保费用、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赔款支出、手续费支出、分保费支出、分保赔款支出、分保费用支出、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保障基金、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按险种设置二级科目。
(二)营业费用科目中的宣传费、防灾费、招待费二级科目能直接记入各险种的,应按险种设置三级科目,营业费用——业务管理费科目中的各三级科目能直接记入各险种的,应按险种设置四级科目。
(三)利息收入、其他收入、汇兑收益、汇兑损失、利息支出、其他支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等不按险种设置明细科目。
第三条 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一)第二条第一款按险种设置二级科目的损益类科目,收入、支出直接记入各险种。
(二)第二条第二款的直接费用,直接记入各险种;间接费用原则上按同级公司各险种保费收入的比重采取“表结帐不结”的办法按季分摊到各险种中,主管公司的间接费用采取同样办法按所辖系统(含本级)汇总的保费收入比重分摊。
(三)第二条第三款所列不按险种设置明细科目的损益类科目中,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利息支出按保费收入分摊记入各险种(分摊方法同上);汇兑收益、汇兑损失按外币保费收入折人民币数分摊记入各险种(分摊方法同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等收支项目不分摊到各险种中。
第四条 分险种损益表。为反映各险种的经营成果,各级公司按季编制分险种损益表。损益表主表中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等项目在分险种损益表中不体现。分险种损益表的格式见附表。
(一)为便于管理,对分险种损益表编号如下:
1.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1 企业财产险损益表
2.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2 家庭财产险损益表
3.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3 机动车及第三者责任险损益表
4.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4 货物运输险损益表
5.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5 船舶险损益表
6.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6 种植业险损益表
7.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7 养殖业险损益表
8.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8 建筑安装工程险损益表
9.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09 责任险损益表
10.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10 飞机险损益表
11.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11 卫星险损益表
12.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12 核风险损益表
13.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13 石油开发险损益表
14.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14 其他险损益表
(二)分险种损益表的编制方法。
分险种损益表第1、3、5、7、9列反映各项目本期实际发生数;第2、4、6、8、10列反映自年初起至本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第7列应按各项目除美元之外的所有外币本期实际发生额折美元合计数与第1列之和填列;第8列应按各项目除美元之外的所有外币累计发生额折美元合计数与第2列之和填列;第9列应按第7列所填金额折人民币数与第5列金额之和填列;第10列应按第8列所填金额折人民币数与第6列金额之和填列。
第1行等于第2至11行之和;
第12行=第13至15行之和+第17至24行之和;
第26行=(第27行--第28行)+(第29行--第30行);
第31行=第1行--第12行--第25行+第26行;
第2行、第3行、第5至第9行、第13行、第14行、第18至第22行、第25行、第27至第30行应根据各科目按险种设置的二级科目发生额填列;
第15行应按营业费用中某险种的直接费用与分配到该险种的间接费用之和填列;
第16行应按营业费用中的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分配率”相乘计算填列;
第4、11、17、24行应以某险种保险收入发生额占各险种保费收入发生额合计数的比重为分配率计算填列;
第10、23行应以某险种外币保费收入发生额折人民币数占各险种外币保费收入发生额合计折人民币数的比重为分配率计算填列;
补充资料间接费用分配率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某险种保费收入发生额
间接费用分配率=------------------------×100%
各险种保费收入发生额合计
总公司未要求分险核算的险种,分公司纳入分险核算范围的,各分公司在编制报总公司的分险损益表时,将其并入其他险损益表(会保险财02表附表3014)中。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系统内各级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公司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并报总公司计财部备案。
第六条 本办法由总公司计财部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本办法从1996年1月1日起实施。
附表: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险损益表
会保险财02表 附表3
编制公司: --------年--------月 金额单位:元
--------------------------------------------------------------------------------------------------------------------------------------
| | | 美元 | 港币 | 人民币 | 外币折美元加美元| 外币折人民币加人民币 |
| | |--------------|--------------|--------------|------------------|------------------------|
| 项 目 |行次|本期数|累计数|本期数|累计数|本期数|累计数| 本期数| 累计数| 本期数 | 累计数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一、营业收入 | 1| | | | | | | | | | |
|------------------------------|----|------|------|------|------|------|------|--------|--------|----------|------------|
| 保费收入 | 2| | | | | | | | | | |
|------------------------------|----|------|------|------|------|------|------|--------|--------|----------|------------|
| 追偿款收入 | 3| | | | | | | | | | |
|------------------------------|----|------|------|------|------|------|------|--------|--------|----------|------------|
| 利息收入 | 4| | | | | | | | | | |
|------------------------------|----|------|------|------|------|------|------|--------|--------|----------|------------|
| 手续费收入 | 5| | | | | | | | | | |
|------------------------------|----|------|------|------|------|------|------|--------|--------|----------|------------|
| 分保费收入 | 6| | | | | | | | | | |
|------------------------------|----|------|------|------|------|------|------|--------|--------|----------|------------|
| 摊回分保赔款 | 7| | | | | | | | | | |
|------------------------------|----|------|------|------|------|------|------|--------|--------|----------|------------|
| 摊回分保费用 | 8| | | | | | | | | | |
|------------------------------|----|------|------|------|------|------|------|--------|--------|----------|------------|
| 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 | 9| | | | | | | | | | |
|------------------------------|----|------|------|------|------|------|------|--------|--------|----------|------------|
| 汇兑收益 |10| | | | | | | | | | |
|------------------------------|----|------|------|------|------|------|------|--------|--------|----------|------------|
| 其他收入 |11| | | | | | | | | | |
|------------------------------|----|------|------|------|------|------|------|--------|--------|----------|------------|
|二、营业支出 |12| | | | | | | | | | |
|------------------------------|----|------|------|------|------|------|------|--------|--------|----------|------------|
| 赔款支出 |13| | | | | | | | | | |
|------------------------------|----|------|------|------|------|------|------|--------|--------|----------|------------|
| 手续费支出 |14| | | | | | | | | | |
|------------------------------|----|------|------|------|------|------|------|--------|--------|----------|------------|
| 营业费用 |15| | | | | | | | | | |
| |----|------|------|------|------|------|------|--------|--------|----------|------------|
| 其中:间接费用 |16| | | | | | | | | | |
|------------------------------|----|------|------|------|------|------|------|--------|--------|----------|------------|
| 利息支出 |17| | | | | | | | | | |
|------------------------------|----|------|------|------|------|------|------|--------|--------|----------|------------|
| 分保费支出 |18| | | | | | | | | | |
|------------------------------|----|------|------|------|------|------|------|--------|--------|----------|------------|
| 分保赔款支出 |19| | | | | | | | | | |
|------------------------------|----|------|------|------|------|------|------|--------|--------|----------|------------|
| 分保费用支出 |20| | | | | | | | | | |
|------------------------------|----|------|------|------|------|------|------|--------|--------|----------|------------|
| 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 |21| | | | | | | | | | |
|------------------------------|----|------|------|------|------|------|------|--------|--------|----------|------------|
| 提存保障基金 |22| | | | | | | | | | |
|------------------------------|----|------|------|------|------|------|------|--------|--------|----------|------------|
| 汇兑损失 |23| | | | | | | | | | |
|------------------------------|----|------|------|------|------|------|------|--------|--------|----------|------------|
| 其他支出 |24| | | | | | | | | | |
|------------------------------|----|------|------|------|------|------|------|--------|--------|----------|------------|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25| | | | | | | | | | |
|------------------------------|----|------|------|------|------|------|------|--------|--------|----------|------------|
|四、准备金提转差 |26| | | | | | | | | | |
|------------------------------|----|------|------|------|------|------|------|--------|--------|----------|------------|
| 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27| | | | | | | | | | |
|------------------------------|----|------|------|------|------|------|------|--------|--------|----------|------------|
| 减: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28| | | | | | | | | | |
|------------------------------|----|------|------|------|------|------|------|--------|--------|----------|------------|
| 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 |29| | | | | | | | | | |
|------------------------------|----|------|------|------|------|------|------|--------|--------|----------|------------|
| 减: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 |30| | | | | | | | | | |
|------------------------------|----|------|------|------|------|------|------|--------|--------|----------|------------|
|五、营业利润 |31| | | | | | | | | | |
--------------------------------------------------------------------------------------------------------------------------------------
经理: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补充资料:间接费用分配率=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农村建房占用土地问题的决议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农村建房占用土地问题的决议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82年2月18日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讨论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建房占用土地的暂行规定》,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决定由省人民政府认真调查研究,根据国务院通知的精神和我省的实际情况修改后颁发试行。


(1982年2月18日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各行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府各有关部门:
国务院于2月13日发布了《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即国发〔1982〕29号文件)。为了使《条例》尽快落实到基层,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经济合理利用土地,防止村镇建房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通知》要求,结合我
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发布的管理村镇建设用地的法规,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要把《条例》的精神和规定的各项要求,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遵守。社队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带头严格执行。
二、各县人民政府应迅速建立起村镇建房用地的审批制度,严格把关,坚决刹住乱占滥用耕地之风。对发生的强占耕地建房、买卖出租建房用地事件,要按《条例》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各县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家建委、国家农委印发的《村镇规划原则》,抓紧组织制定村镇规划。规划可先粗后细。粗线条规划要布置好道路网,做出宅基地、公共建筑、公用设施、生产建筑和绿化等各项用地的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建设用地。在粗线条规划的基础上,逐步
把村镇规划完善起来。规划中要充分利用旧村进行改造,新建房屋一般不得扩大旧村的占地面积,侵占耕地。不论城郊、集镇、平原还是山区、丘陵,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要提倡建设楼房,以节约土地。
四、根据我省人多地少的情况,对农民建房用地,规定以下几类限额指标:
(一)城郊及较大的集镇(包括公社所在地),每户宅基面积零点二至零点二五亩(一百三十三点三至一百六十六点六平方米)。
(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宅基面积零点二至零点三五亩(一百三十三点三至二百三十三点三平方米)。如村庄建在盐碱荒滩地带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零点四亩(二百六十六点七平方米)。
(三)山区、丘陵地区良田很少,要特别注意节约用地。旧村原在平原地上,每户宅基面积控制在零点二亩(一百三十三点三平方米);旧村原在山坡薄地上,或将原占好地的旧村搬到山坡薄地上建设新村,每户宅基面积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要超过零点四亩(二百六十六点七平方米
)。
各县人民政府,应根据上述用地限额指标,结合当地人均占有耕地、每户实际人口数、家庭副业、民族习俗、计划生育等情况,实事求是地订出农民建房占用宅基地面积标准。
五、村镇内宅基地、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公用设施和道路、绿化等各项用地面积,应有个合理的比例,各项比例由各县人民政府本着严格控制和节约耕地面积的精神,结合当地农村特点研究制定。此项规定,可连同农民建房宅基地面积标准的规定,一并报行署、市政府备案,由地、
市汇总报省府。
六、为了有效地制止和纠正有些社队企业占地过多的问题,农村社队企业用地,由省社队企业管理局根据《条例》精神提出省、地、县三级具体批准权限和土地补偿标准,以及审批中应掌握的原则,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七、农村专业户和集镇非农业个体经营户的生产和商业性房屋建设用地,亦应本着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按照《条例》规定的审批制度,办理申请和批准手续,按实际需要批给土地,并根据土地数量和质量征收一定的土地补偿费。征收费用的标准,由县人民政府规定。
八、本通知自下达之日起执行。



1982年2月18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续订劳动合同是否要规定试用期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续订劳动合同是否要规定试用期的复函
1991年7月23日,劳动部办公厅

大连市劳动局:
你局《关于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再规定试用期问题的请示》(大劳信字〔1991〕107号)收悉,现函复如下:
企业与劳动合同制工人续订劳动合同时,工人改变工种的,重新订明试用期;不改变工种的,不再规定试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