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6:21:00  浏览:83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环办函[2002]448号




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中国科学院植物、 动物、 微生物所,北京大学,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2002年11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共同举办了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和名单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动物所、微生物所、北京大学、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做好有关工作。

  附件:1、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纪要;

2、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初步名单;

3、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专家名单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1:

  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纪要


  2002年11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举办了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研究讨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和名单等问题。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杨朝飞司长主持,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动物所、微生物所、北京大学、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名单附后)。现将会议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首先,杨朝飞司长传达了温家宝副总理、邹家华副委员长和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祝光耀副局长关于“水中狼族亚马逊和食人鲳落户南宁”报道(中国环境报,2002年10月23日)的批示精神,并请各位专家对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二、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形势十分严峻,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危害范围还在不断扩大、程度也在不断加重,有些物种已经难以控制。如不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预防和遏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将会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

  三、外来入侵物种的涵义和范围应明确,要与国际接轨。参考《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定,外来入侵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和威胁的外来物种,与对农业、林业生产和检疫所指的有害生物(病、虫、杂草)不同。

  四、制定和发布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是必要的,此为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应该对名单中物种的危害和分布作简要说明,以对未被入侵的地区起到预警作用。名单中每个物种都应以完整周密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列入要准确。对存在不同意见的,暂不列入。

  五、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讨论,初步确定将紫茎泽兰、豚草、薇甘菊、互花米草等16个危害十分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列入名单(附后)。此次列入名单的是第一批,今后发现新的外来入侵物种,应及时列入名单并发布。

  六、专家们还对如何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破坏和威胁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立法。我国目前还没有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研究制订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规范物种的引进,也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对引进的外来物种进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只有经过评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方可引进。对已入侵的物种,要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生态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3、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当前要把自然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和内陆水域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重点。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环境特殊或脆弱的地区进行外来物种引种、试验及其他应用活动。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活动的管理,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无意引入。在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外来物种应予立即清除,决不能作为物种进行保护。

  4、落实防治资金。增加资金投入是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关键。国家要加大外来入侵物种预防、清除和控制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手段。关于清除费用,引进单位或个人要负责承担。必要时,可参考有些国家的做法,外来物种的引进单位和个人要先交纳生态环境风险保证金。

  5、加强科研。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必须依靠科学,要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组织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的专家,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危害机制及其控制的基本科学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要对现有的成熟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完善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学防治、生态替代、早期预警及遥感监测等实用技术并推广应用,依靠科学进步解决防治技术难题。

  6、开展宣传,提高认识。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是全社会的行动,只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要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危害、防治的知识,提高公众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意识。
附件2: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初步名单

  1、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2、薇甘菊 Mikaina micrantha H. B. K.

  3、空心莲子草 A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4、豚 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5、毒 麦 Lolium temulentum

  6、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7、飞机草 Chromolaena odoratum

  8、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9、假高梁 Sorghum halepense (L.) Pers.

  10、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11、湿地松粉蚧 Oracella acuta

  12、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13、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14、非洲大蜗牛 Achating fulica(Ferussac, 1821)

  15、福寿螺 Ampullaria gigas Spix

  16、牛 蛙 Aquarana catesbeiana Shaw
附件3:  

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专家名单

  金鉴明 院 士 国家环保总局


  李振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桑卫国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王印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高贤明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薛大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润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姚一建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刘杏忠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宋豫秦 教 授 北京大学

  徐海根 研究员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丁 晖 助 研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杨朝飞 司 长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

  娄治平 处 长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

  王艳芬 副处长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

  柏成寿 副处长 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执法公信力

钱贵

 
  执法公信力是立身之本。执法公信力的核心存在于检察对社会的信用以及社会对检察机关的信赖。当前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越来越强烈。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的信赖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司法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就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执法公信力谈一点浅见。
  我院按照上级检察机关要求,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始终把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摆在与法律监督工作同等重要位置,提出并树立“打铁先得自身硬”的思想,真正做到把自身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把“廉洁从检”教育贯穿于政治学习、经常性思想工作和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落实责任分解,完善廉检责任体系

  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纳入全院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责任分解。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每年根据人员变动,调整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党组书记、检察长负总责;坚持把自身反腐败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分析研究一次;坚持把执行“廉洁从检”规定纳入中层正职以上领导的“一岗双责”内容,与工作同落实;坚持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督察、走访、回访。二是完善责任体系。每年年初,各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和“一岗双责”责任书,干警人人签订《遵纪守法、廉洁从检承诺书》。院党组成员带头向全院做出廉检承诺,全体干警自觉做到“正人”先“正己”,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全院干警从严律己”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三是明确责任追究。研究制定了“捆绑式”管理办法,与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考评,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绩效管理,明确规定下级违纪领导同究。从而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的责任体系。

二、坚持预防为主,实现廉检教育经常化

  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方针,打好廉洁从检主动仗,“补牢”于“亡羊”之前。一是教育时机制度化。即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中有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各党支部每月有一次对照式自查自纠;全体干警每季度有一次集中教育,或院领导讲课或重温检察纪律、市纪委规定;党组和各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突出勤检廉检内容;中层正职以上领导每年一次述廉述责和民主测评;每年年终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与业务工作同结硬帐,使勤检廉检教育成为经常性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执法办案和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二是教育形式多样化。把廉洁从检教育与每年一次的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和省院近几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质量评查年”、“提高执法公信力”、“大学习大讨论”、“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以勤检廉检为主题的典型交流、演讲比赛、观看警示片、以案释廉等活动,丰富了教育形式,增强了教育效果。三是建设廉政文化。把廉政文化作为检察文化的重要内容,针对业务工作特点,将相关要求以字画形式挂在抬头可见的位置,使大家常看常醒,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去年,仙桃市纪委在我院召开了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观看了我院制作的检察文化专题片,向全市宣传推广了我院的经验做法。四是建立廉检网络平台。在院局域网上建立纪检监察网络平台,及时通报廉洁从检情况,宣扬先进典型,开展学习讨论。

三、以人为本是检察执法公信力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毛泽东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是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是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职责,检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立检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检察政治工作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检察工作的方向决定了检察政治工作内容,检察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检察工作任务在政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新的历史时期,检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服务、四个保证”,即:服务于党和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服务于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工作主题;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和人民检察的性质,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宪法赋予的法律督职能的贯彻落实,保证检察队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保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以人为本是检察公信力建设中政治工作的根本。近几年,虽然检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法律监督存在薄弱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司法要求不相适应;检察干警整体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与检察工作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执法不严格、不文明,工作机制不健全等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职能的发挥,影响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政治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加强队伍职业道德建设、自身监督机制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强化目标管理,改进机关作风,增强履职效能,才能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四、强化制度落实,不断增强执行力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通过狠抓执行力建设,强化各项反腐倡廉制度和规定落实,促进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是严格执行好现有制度规定。主要是坚持落实民主生活会、重大事项报告、廉政谈话、述责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和高检院、省院有关规定。二是结合实际创新制度。三是建立两个档案。对全体干警建立执法档案,主要记录其执法办案和廉检勤检情况。对中层正职和院领导建立廉政档案,主要记录廉洁从检和履行“一岗双责”情况。

五、规范监督制约,提高执法公信力
  检察机关自身廉洁是最基本的公信力。近几年来,我院不断采取措施强化监督制约,提高监督实效。一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决定公信力。用政治理论武装检察人员的实际,使检察人员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确保干警始终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三个至上”观念: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牢固树立“三个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相统一;树立和谐执法理念,一切为了和谐,一切服务于和谐;树立理性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讲求执法策略,提升执法水平。二要认真抓好检察职业道德建设,道德赢得公信力。检察干警必须把“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到以公为上、以法为先、以民为天、以廉服人,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赢得检察公信力。三是完善用人、管案、理财、用车规范。选人用人,按“能干事、不惹事、善共事”的标准衡量,在树立正确导向中加强监督制约,重视选贤任能,坚持唯才是举,坚持把政治上忠诚可靠、专业上出类拔萃、人品上赢得公信的人放在重要岗位上,委以重任,放心放手让他们挑大梁。要用先进典型激励干警。用身边实实在在的典型人物的奉献精神来鼓舞、鞭策、引导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培养、造就一支精英队伍,塑造一个执法为民群体;财务管理,严格按《经费支出限额管理实施办法》审批;配用车辆,严格执行《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及上级有关规定;重大、疑难案件,严格按照集体研究程序把关。四要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机制保障公信力。对执行廉洁从检等规定的情况,定期督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调查核实,提出纠正或处理意见;婚丧嫁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程序。通过规范监督制约,提高了执法公信力。 牢固树立“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观念,进一步健全完善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体系,确保对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建立健全问责制,对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考核不称职的检察人员,探索和实行诫勉谈话、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要紧紧抓住执法办案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内部制约,加强纪检监察和检务督察部门对执法办案问监督制约,严格落实检务督察制度,加强业务部门执法办案中的自我监督,完善各项相互制约、制衡的健全机制,以保障检察执法公信力。


北安市人民法院 钱贵

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光盘复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光盘复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音像复制行政管理部门,各光盘复制单位:
我国光盘复制行业经过1994年以来的治理整顿、建章立制和结构调整,秩序明显改观,结构趋向合理,技术条件稳步提升,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多数光盘复制单位能够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守法经营。但仍有少数单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有的单位凭伪造、变造复制委托书复制产品,个别单位甚至使用无光盘来源识别码(SID码)的定模镜面复制侵权盗版光盘,在行业内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光盘复制行业的管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现做如下通知:
一、完善复制委托书使用管理制度
(一)光盘复制单位必须凭新闻出版署统一印制的《音像制品复制委托书》或《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以下简称“委托书”)受托复制光盘,不得接受其复印件、传真件委托的复制业务,不得在接受复制委托书前先行复制光盘。接到委托书后,光盘复制单位必须向出版单位或发证
机关核查其真伪,并留存核查凭证一年备查。因接受伪造、变造的委托书复制侵权盗版光盘,光盘复制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光盘复制单位接受复制委托时,必须要求委托方完整、准确、规范地填写委托书,栏目填写不得缺略。一份委托书只能一次性用于一种光盘的复制,不得用于成系列或无确定节目名称光盘的复制。光盘复制单位所复制光盘的节目名称、数量必须与委托书填写内容一致。
(三)严禁光盘复制单位之间的转委托行为。光盘复制单位因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完成与委托方约定的复制加工业务时,可由其协调推荐其他光盘复制单位,但必须经委托方同意并重新开具委托书。
(四)严格委托书备案手续。交委托方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或音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发证机关备案联,由委托方负责自委托书签发之日起一个月内送达;交光盘复制单位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或音像复制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联,由光盘复制单位负责自委托书签收之日起一个月内送达
。本通知颁布前关于委托书备案时限的规定与本通知不相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严格执行SID码制度
SID码由新闻出版署统一分配,并由新闻出版署指定机构蚀刻在光盘生产专用模具定模镜面(以下简称“定模镜面”)的规定位置上,不得将SID码蚀刻在模具衬套上。如确需将SID码蚀刻在非规定位置上时,必须明确申报,经新闻出版署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管理司同意后,方可
蚀刻。本通知颁布前未按规定位置蚀刻SID码的定模镜面,应当在2001年2月28日前按照上述要求重新蚀刻。
光盘复制单位使用、保存的所有定模镜面均须蚀刻SID码。光盘复制单位应当确保SID码清晰完整地复制在其光盘产品上,并不得保有无SID码的定模镜面。定模镜面及其复制在光盘上的SID码,不得仿冒、遮蔽和蓄意损毁。当SID码自然损毁或难以辨认时,光盘复制单位
应当及时申请重新蚀刻。
定模镜面蚀刻或重新蚀刻SID码后,光盘复制单位应当在15日内向新闻出版署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管理司缴送该定模镜面复制的光盘样品一式五份。本通知颁布前未按上述规定缴送光盘样品的,应当自本通知颁布之日起15日内补缴。
三、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规行为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音像复制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光盘复制单位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从事违规经营和盗版活动的单位,一经发现要及时立案,依法严肃查处。违反本通知规定的,依据《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2000年11月22日